老年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专家称感染后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感染请来 [复制链接]

1#
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www.znlvye.com/

白衣山猫

昨天睡前,看到#感染后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次感染#上了热搜。

原来,记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

李侗曾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后再感染的风险主要与自身免疫力和间隔时间相关。“感染过以后,半年内肯定不用担心再感染了。老年人、婴幼儿再感染的风险比较高,但基本上也是在感染过三个月、半年以后。对年轻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基本上半年内再感染的风险是非常低的,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再次感染的风险也与病毒进一步变异的情况有关。李侗曾指出,未来,病毒变异越明显,再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李侗曾的说法,问题非常大。如果群众信了这种说法,感染后放松了防护,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重复感染。

疫情三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吃瓜群众通过孜孜不倦的科普,教会了很多专家正确地认识了奥密克戎毒株。

今天我就来做一个教专家学习医学知识的吃瓜群众。我们先来看,新冠病毒感染者,能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愈后保护性抗体可以持续多久?这个研究,世界上最早由重庆医科大学的团队完成。年6月19日出刊的《自然医学杂志》(NatureMedicine)上,刊登了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分子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龙泉鑫(Quan-XinLong)等学者的研究论文《ClinicalandimmunologicalassessmentofasymptomaticSARS-CoV-2infections》。这份研究虽然只追踪了37名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但是,却震惊了世界同行,毕竟,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这类患者免疫反应的文献。照例,我们先放原文。

上图是龙泉鑫等人的研究论文的开头部分。文章有12页,我放了前面的2页,方便有兴趣者去查阅原文。研究人员以重庆市万州区的两组患者比对。一组为37名无症状患者,另一组37名为有症状患者。研究人员分析两组人康复后数周的血液样本发现,无症状组只有62.2%有短暂抗体,有症状组则78.4%有短暂抗体。康复8周后,81.1%无症状患者出现抗体浓度下降,62.2%的有症状患者出现抗体浓度下降。此外,无症状患者的18种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细胞信号传导蛋白)浓度也较低。作者认为,这表明无症状患者对新冠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可能较弱。人体感染新冠状病毒康复后,体内的抗体恐只能维持2~3个月,尤其无症状感染者,抗体维持时间会更短。有些人根本就无法获得保护性抗体。研究指出,无症状患者的抗体持续时间较有症患者更短,因为康复数周后,40%无症状患者体内几已侦测不到抗体,只有约13%有症状患者会如此。重庆医科大学研究者认为,若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愈后对新冠病毒的的免疫力下降如此快,如果患者病愈后,再次接触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此后两年多时间,世界各地科学家也纷纷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这些文献资料实在太多,我就不放上来了。综合这些文献来看,目前,我看到的研究结果是: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有些人根本就不能获得保护性抗体,大部分的人产生抗体后,维持时间在两到三个月。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存在的最长时间为9个月。其他结论都大同小异:如果患者病愈后,再次接触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有些人可以在感染后马上就被感染,有些人在两到三个月以后被感染,有些人在在九个月以后被感染。

说感染后,半年内不会再次被感染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我国台湾地区规定了二次感染的严谨的说法。

年9月3日以前,我国台湾地区将二次感染的间隔时间定义为28天。

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我国台湾地区疫情指挥中心年9月3日修改了诊断标准,确诊新冠病毒感染14天后,再次确诊,为二次感染。二次感染判定标准分为2种型态:距前一次发病日或采检日14天起至3个月内,出现发烧或有新呼吸道症状、或原本症状(如慢性症状)恶化,PCR采检阳性或快筛阳性,经医师视讯看诊评估后即为二次确诊。距前一次发病日或采检日3个月以上,无论有无症状,PCR采检阳性或快筛阳性,经医师评估判定即属于二次确诊。

台湾地区这种诊断标准和世界上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在老年群体当中,二次感染,甚至会导致加重的后果。

其中,有研究根据的,是美国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的一个研究。

该研究于年11月10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上。

上面是这个研究原文第一页,方便专业人士阅读原文。

这个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

他们研究了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自年3月1日至年4月6日一共,名确诊者,40,名感染两次或以上的患者,以及万名未感染者的数据。对象大多为男性。

和首次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相比,二次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1倍多,住院风险增加3倍多。

和首次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相比,二次感染的人患肺部问题的可能性高出3倍以上,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也高出3倍,患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高出60%。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高风险风险在二次感染后的第一个月最为明显,但在六个月后仍然很明显。

这篇文章发表后,世界各地的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当然,我国网络上也很快就出现了相关内容。

可是,这篇研究报告,在专业人士看来,立意颇高,争议很大。

因为,该研究对象,医院的患者,这些人年龄较大、原本就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较重,而且多是男性,这些属于比较脆弱的人群,因此该研究的结果,并不适用于普通人,只适用于原本就患病住院的老年人。

那么,普通人,或者说,社会全人群二次感染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奥密克戎毒株二次感染的概率,比原始毒株要高。

原始毒株的再感染率在1%左右,而奥密克戎毒株的再感染率,各国研究数据各不相同,在6.6%上下。

虽然各国数据不一样,但是结论都一样。奥密克戎毒株的二次感染率,比原始毒株要高。

我们来看看南非的一项大规模研究。

先看原文前两页吧,方便有兴趣的人看原文。

南非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上。

研究者,于年1月31日之前的90天内,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2,,名南非确诊者中,有,例出现再感染状况。

从贝塔毒株、德尔塔毒株,再到奥密克戎毒株,此前南非一共经历了三波疫情。

第一波疫情出现的再感染病例数最多,之后随着每波疫情逐渐下降,直至第三波疫情到达低点。

也就是说,奥密克戎毒株造成二次感染的风险确实比原始毒株更高,但感染人数似乎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

那么,二次感染后,感染者病情会有什么变化呢?

上面是卡塔尔团队研究该国几波疫情后,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的结论就是,无论新冠病毒如何变异,前一次感染产生的抗体,可以明显降低后一次感染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次感染者的症状,也比前一次要低。

二次感染还没有人出现死亡。

这表明,人体无论被新冠病毒无论哪种毒株感染,都可以预防二次感染或者不同的毒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

葡萄牙的一项研究表明,感染过奥密克戎BA.1和BA.2毒株的人,75%对奥密克戎BA.5毒株具有保护性。

这些都是国外的研究,有人说,这些都是外国人,体质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中国有类似的研究吗?

年11月11日,台湾地区疫情指挥中心的记者会上,指挥官王必胜表示,台湾地区这一周二次感染的概率大概是3%。

王必胜表示,今年台湾第一次疫情致死率大概是0.17%左右,第二次疫情致死率大概是0.1%,从致死率上看,下降了不少。

二次感染在冠状病毒家族中,很常见。

能够使人类感染并患病的冠状病毒,一共有七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MERS和四种季节性冠状病毒。

SARS与MERS感染上人后,症状明显而严重,感染者容易识别而被隔离,因此,一出现疫情就被控制住了。不知道它们现在有没有躲在世界某个角落里。

大家知道吗,我们身边,一直有四种季节性冠状病毒可以导致我们感染,让我们出现感冒症状。

我们大部分人在六岁前就感染过季节性冠状病毒了。每个人都会反复被季节性冠状病毒感染。

成年人虽可能再感染季节性冠状病毒导致感冒,但症状一般比较轻。

我们每次感染季节性冠状病毒所获得的免疫力,虽不能预防下次该病毒导致的感冒,却会使下次的感冒症状更轻微。

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冒,往往是季节性冠状病毒引起的二次或者多次感染,一般人,感冒了也不用特殊治疗,过几天就好了。

当然,很多年老体弱的老人,一次普通感冒,就可能要了他的命。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也和季节性冠状病毒感染类似:

新冠病毒有一定的二次感染率,对大部分人来说,症状会一次比一次轻,上一次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可以减轻下一次感染的症状、减少下一次感染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但是,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老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可能会加重症状和增加死亡率。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唯一能够保护他们,降低死亡率的,就是及时在被感染前,打完三针疫苗。

我们知道,人体打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浓度比人体自然感染后产生的高且较持久,原因就是因为疫苗中加有免疫佐剂。

这一点,不展开讲了,总之,打疫苗在预防新冠肺炎演变成重症上,非常有用。

疫情三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吃瓜群众通过孜孜不倦的科普,教会了很多专家正确地认识了奥密克戎毒株。

到底是专家在睁眼说瞎话呢,还是不学无术呢?

医学知识不是一个可以让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一个医生都有责任把病毒的真相告诉人民,才能使人民因懂得而做好个人防护,从而保护自己。

专家睁眼说瞎话的结果,只会导致更多的人,在感染后,因为没有防护而导致二次感染,这是非常可怕的!

为了人民的健康,没有医学专业知识、不学无术、徒有虚名的专家,该闭嘴了!

原文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