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又是高血压,又是高血脂,还得了心脏病,每天光是吃药都吃饱了!”
年轻时生病,一般一次就得一个病,为什么老了常常是“全能”“满贯”呢?
近日,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开幕。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指出,通过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说明了内分泌疾病与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共性。
会议发布了《心脏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并为通过评估的一批心脏康复中心举行授牌仪式。被授牌的多家心脏康医院,其中,唯一的中医门诊部被授予心脏康复中心的是位于浦东新区北蔡镇的宜心中医门诊部。
宜心康复医学部主任王雯霞对院士的话做了通俗解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明显感觉,但“三高”会默默地破坏脑血管、心血管、外周血管。这些血管是给心脏、肾脏等身体器官供氧、提供营养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器官就像干旱的秧苗枯萎了,人就会患上肾炎、心脏病等等慢性病。
这个过程,以心脏为例。
人的心脏会经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童年、青年时期,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二阶段是人到中年,此时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你血脂、血糖升高,心脏开始有了隐患;
如果继续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加以干预,将会经历第三、第四、第五个阶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乃至堵塞;堵塞严重时会发生心梗,心梗抢救及时,置入支架后,若仍然不改变生活习惯,最终会走向第六个阶段——心力衰竭。
王雯霞医生说,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几乎患上了“全套”慢性病,其致命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高盐高热量饮食、运动不足、吸烟、饮酒。
作医院心内重症科医生,王雯霞看到太多患心梗、心衰,无法挽回的病例,已经经历了太多与死亡抢夺心脏的瞬间,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生命在猝然消逝后,她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力!“那个时候常会想,与其一直抢救生命,为何不能把这个抢救的时间前置?”
王雯霞在宜心做了两年心脏康复,核心就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期间,很多患者不但心脏病好转了,高血压、糖尿病也好转了。
作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表示,长期以来,心脏康复一直是我国心脏诊疗领域的短板,现代心脏康复程序有一整套规范化的模式,精准评估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康复治疗,目前这方面的工作,相较成熟的院前院内救治仍是欠缺的,启动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将会补齐心血管病防治诊疗最后的短板,通过各省级联盟工作的落实和纵深发展,将实现心血管疾病闭环管理的最后一环。
心脏康复中心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患者不动、医生动,医生围着患者转。把多种血管疾病看做一类疾病来共同预防、宣教和精准评估,帮助患者在健康的轨道上生活。
“一个患者过来做心脏筛查,血管有斑块,但是他觉得没有时间去康复干预,就放弃了。一年之后,他进展到要放支架了。”对于这样的案例,王雯霞非常痛心,作为心内科医生,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好在还有一部分人肯坚持下来,达到了理想的预期,“确实有心脏病人遵从医嘱,在各方面都坚持得非常好的情况下,出现了斑块逆转。比如一个患者来的时候有一根血管远端完全堵塞,经过我们中西医康复治疗和他的配合,一年之后复查,发现他的血管斑块出现逆转。”
文字:张琪
编辑:顾佳伟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