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服务树形象最美之星展风采
马艳雯,女,年6月入警,中共党员,现任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中韩派出所户籍民警。
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警官”、“十佳女警官”、“五星户籍民警”等;十年间收到的锦旗、感谢信多达余份。
在派出所户籍岗位工作十六年来,她兢兢业业工作,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年被青岛市公安局评为“市级文明户籍室”,年被崂山区表彰“崂山区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得到上级部门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您的事,交给我”
工作中,马艳雯总是有股“较真”劲儿,遇到棘手的“疑难杂症”,她从不推诿责任,而是积极主动协调各方,想尽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年6月,辖区老人张某在母亲去世后,到派出所户籍室办理《父母子女关系证明》,准备办理房产继承手续之用。在办理过程中马艳雯发现,张某的户籍资料竟然没有在网上登记。原来,张某没有结过婚,几十年来从未办理过户籍手续。当时正值人才引进落户时期,户籍室每天的业务量大的惊人,白天没有空闲,马艳雯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翻阅上世纪60年代的纸质户籍老档案,经过多日查找,终于找到了老人的户口信息。但问题又接踵而至,老人户籍档案上的名字与现用名不符,从法律意义上讲,仍然不能证明她与母亲的亲属关系。老人得知后无助之情溢于言表,马艳雯赶忙上前宽慰她,并承诺一定想办法帮她解决问题。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了让她少跑腿,马艳雯把办理“新旧身份为同一人”证明材料的活揽了下来,一个人跑遍了所有相关的部门。7月5日,当她将完备的身份证明材料交到老人手中时,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她拉着马艳雯的手说:“姑娘,我一辈子没结婚,看到你为了我的事尽心尽力、四处奔忙,我打心眼儿里感激,我知道还有人关心我,谢谢你!”。
“不着急,慢慢说”
“不着急,慢慢说”。这是马艳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作中,遇到有特殊情况的群众,她总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尽心尽力帮助解决困难。
年4月的一天,辖区居民戚先生赶到户籍室为他的儿子办理落户手续,当他知道落户手续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时,焦急的他激动的拍着柜台喊道:“15天!你让我的孩子怎么办!”面对这个情绪失控的男人,马艳雯敏锐的察觉到他必定有难言的苦衷。为了尽可能多的了解戚先生的情况,尽量不影响其他群众的业务办理,马艳雯将戚先生请到了接待室。在接待室中,马艳雯递上一杯清茶,戚先生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戚先生的儿子患有唐氏综合症,伴有智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等症状,祸不单行的是,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又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如果要治愈就必须马上手术,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马艳雯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做了请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其办理落户手续,最大限度的争取医疗保障。三天后,当马艳雯把办理好的户口簿和全体民警的捐款交到戚先生夫妇手中时,小两口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哽咽的说:“谢谢你们,孩子是我们的命根子,你救了孩子也救了我们的命哪。”5月24日,孩子手术成功的第三天,戚先生将印有“情系百姓解民忧关爱生命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了马艳雯手中,以表达对她热心帮扶的感激之情。
“我办事,您放心”
为进一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马艳雯将登门为群众办事当做自己的基本任务,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尊重。
去年3月的一天,辖区居民徐阿姨来到户籍室,想要将外孙的户籍落到自己的户口上。可当排到徐阿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马艳雯抱歉的告诉她:户籍系统暂时故障,业务暂停受理。这一下徐阿姨慌了神,“唉,平日里出门本就不方便,好不容易出来一次,还把事情耽搁了……”看到徐阿姨懊恼不已的样子,马艳雯贴心的问道:“阿姨,您是怕耽误什么事情吗?”原来,徐阿姨上了年纪,还有心脏病,出行十分不便,这次来是因为外孙要转学到自己家附近的学校,为了不耽误课程,需要把户口尽快落下。当徐阿姨倾诉完自己的难处后,马艳雯说:“阿姨,您别着急,先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我们这里,等系统恢复正常,我们马上办好给您送家里去,不让您再跑来跑去了。”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让徐阿姨带着疑虑,把材料交给了马艳雯,临走时还特意留了马艳雯的电话,想着真要是没回复了,自己也好打电话问问情况。第二天上午,徐阿姨接到了马艳雯的电话。电话里,马艳雯告诉她手续已经办好了,一会儿就给她送到家里。当马艳雯带着户口簿来到自己家时,徐阿姨说:自己觉得派出所不可能办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让她非常的感动,上门服务让她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和尊重。
“小窗口、大服务”
随着“异地办理身份证”等公安“放管服”政策的落地,特别是该所作为青岛市唯一一个市级人才集体户,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来此办理户籍业务,同时疫情期间,各种特殊情况时有发生,马艳雯一直坚持“小窗口、大服务”的理念,先后为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和不便行动的老人办理落户或身份证等业务。去年10月份,居住在辖区的撒拉族群众马太丽,身份证即将过期,因疫情管控的原因,不方便回青海办理。撒拉族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根据宗教习俗,未婚女子不能露出头发,需长期佩戴头巾,但是身份证照片需是免冠照片,佩戴头巾不能通过系统审核。马艳雯了解后,积极联系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并开辟出“绿色通道”,在尊重撒拉族宗教信仰的同时,成功为马太丽办理了身份证。马太丽感激的对她说:“她们有几个朋友也是身份证快过期了,一直苦恼无处办理,咱们青岛的警察尊重她们的民族习惯,非常暖心!”。
去年2月20日正是疫情最为迅猛的时候,辖区90多岁的王大爷卧床在床,无法行动,因办理医保报销,急需身份证。马艳雯了解情况后,立即穿上隔离服,拿上相机,与同事一起来到了王大爷的家中,为王大爷采集身份证照片。在整个照片采集过程中,由于王大爷昏迷卧床、眼睛睁不开,一个简单的拍照过程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身着隔离服的她们,汗水湿透了衣服、打湿了眼睛,终于从多张照片中挑出了一张符合标准的照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艳雯一丝不苟的重复着平凡而又简单的工作,让每一位办理业务的群众带着问题来、伴着微笑走。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书写着一名户籍民警对群众真挚的感情,成就着一段段爱民为民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