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器来袭百万台冠心病心脏介入术终于有 [复制链接]

1#

话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脱离了温饱线的广大群众纷纷过上了以刷手机、吃小龙虾等为核心的幸福生活,一时间好不快活。

但是马克思爷爷说过,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必然有一些不爽的情况产生,比如缺少运动和暴饮暴食带来的肥胖进而导致成为常年单身狗……以及由其引发的各种健康疾病,比如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缺氧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多数患者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工作、学习、生活均如常,一旦急性发作则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能导致猝死。从发病原因来看,冠心病是由遗传因素(疾病家族史等)、环境因素(抽烟、缺少运动,不健康的饮食等)。

冠心病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因为环境因素——也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十年里我国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与老年冠心病相比已经不落下风。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说的这么吓人,那冠心病如何治疗?大家放心,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学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已经有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药物治疗、冠脉搭桥手术以及介入治疗(PCI:PTCA和血管内支架),目前,介入治疗冠心病已经成为主流,该方法因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压迫方便,所以患者可以走着离开手术室。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等方法将导管、导丝、球囊沿动脉送至冠状动脉相应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数秒钟~数分钟,消除冠脉狭窄。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动脉穿刺,用工具把堵塞造成狭窄的动脉部位撑开,神不神奇?

目前PCI术已成为最常见的介入技术之一,年4月21日第21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上,霍勇教授公布了年中国大陆地区全年冠心病介入手术例数为例。

但经常做此手术的老司机医生都知道,手术中经常更换导丝、球囊及输送支架等,需旋转Y形接口,渗血较多,往往大面积污染手术单,特别是部分复杂PCI术中更为明显。

手术单污染图(真实PCI手术)

同时,冠状动脉的介入导丝数量较多,易出现相互缠绕,导致PTCA球囊、支架无法顺利通过,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此外,介入操作时常用的导引导针、调节旋钮及塑形针等器械体积较小,无固定置放区域,易丢失。

那么问题终于来了,既然在这个一个生命攸关而且每年需要大量实施的手术中存在这些痛点问题,难道就没有一种方法或者工具去避免或解决吗?

以前没有,但是现在有了!

请看这一件刚出炉的热乎专利《PTCA导引导丝操作托盘》,专利号20253096.1,授权日为年4月。专利医院心内科吴志勇先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年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心血管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攻读南昌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心血管方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掌握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如冠脉造影、PTCA+支架置入术、心律失常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介入治疗。

吴教授根据多年临床手术经验,研究设计出针对痛点问题的操作托盘,可有效地避免导丝相互缠绕,大为降低手术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来看看这个专利产品到底长啥样,如下图所示:

实物样品如下图所示:

该PTCA导引导丝托盘四边稍高于内部2mm,有利于促使液体引流至托盘下部。托盘上方的漏孔,将液体包括Y阀流出的血液引流至托盘下部,然后自侧孔流至一次性防返流引流袋内,从而防止手术单受到血液等液体浸渍。托盘上方挡板的作用主要是隔离未操作的导丝,术者可将暂时不操作的导丝用导丝分隔板压在导丝操作盘上,从而与正在操作的导丝分隔开,避免相互缠绕。托盘底部有胶布可起固定作用,防止托盘翻倒,同时可放置体积细小的介入器械。

该导丝托盘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术中失血程度。术中液体包括经导管流出的血液均可经导丝操作托盘引流至一次性防返流引流袋内,因此对患者失血情况有较为直观的了解,从而准确评估患者血容量及补液情况,避免体液损失过多降低循环血量,出现低血压。准确评估液体损失量,也有助于后续水化治疗,预防对比剂肾病发生。

此外,术中导管室护士需要清点各器械和物品并作预处理,那些带有患者血液、体液及其它分泌物的器物具潜在危险,随着经血液途径传染的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不断增加,护理人员感染威胁日益加剧。患者血液、体液经一次性引流袋收集,可减小患者血液污染手术单范围,方便后续无害化处理,同时有利于保持介入室环境整洁。

由此可见,这个巧妙设计的小工具可以解决影响手术进行的众多问题,并且还有额外的作用,可进一步减小手术风险。

那么,新问题又来了:说得这么好,实际使用情况如何?

发明人吴教授临床操作手术多年,严谨、务实的他通过临床应用及对比统计分析对专利产品进行了验证。具体情况简述如下:

临床应用验证选择年4月至8月接受PCI术治疗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1±8.2岁。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按照传统操作方法采用手术包中无菌弯盘用作操作导丝时盛接流出血液的容器,导丝直接在手术单上操作;实验组则应用专利产品。对比观察评价两组术中导丝缠绕次数、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及操作舒适便利程度。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分别由2名护士根据血渍污染范围进行评估,分别以好、中、差表示。操作便利程度由术者在术后根据操作导丝感受进行评分,范围1~10分(1分为最低分,表示“很不便利”;10分为最高分,表示“很便利”)。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数据统计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详细过程可参考由吴教授等撰写的论文《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该论文刊登于介入放射学杂志年7月第26卷第7期。

问题再一次来了:大哥你可别糊弄我,我可是懂专利的,这个实用新型专利,稳定性怎么样啊?

我们可是专业滴!在给大家推荐这个专利之前,我们当然已对其进行专业的检索分析。本专利包含独立权利要求1,以及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2-7。通过检索并选取两个对比文件CNU和CNB,分别对本专利权利要求1进行判定。经分析,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托板上部一侧铰接有至少一个导丝分隔板。基于该区别技术特征,在操作多根介入导丝时,术者可将暂时不操作的导丝用导丝分隔板压在导丝操作盘上,从而与正在操作的导丝分隔开,避免导丝间相互缠绕”使得本专利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专利权稳定性较好。

问题还是来了:你说这玩意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专利稳定性也没问题,但是如果要转化成产品,有没有市场?能不能赚钱?

根据第二十界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会上霍勇教授公布的数据,得知我国年度的PCI手术例数为,,在年霍教授提及达到约80万例,预计年达到万例左右。霍勇教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国内心内科专业翘楚。从这个权威的数据可以看出,产品未来的潜在市场是非常大的,而且是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同时,本专利产品属于全新产品,没有其他类似产品的竞争,一旦其医院、医生的肯定,市场范围的进一步推广扩大应可稳步进行。

另一方面,该专利产品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除去初期专利的许可或转让成本,以及后续手续报批、市场推广等费用,在巨大的潜在市场下,预计会有非常可观的持续获利。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成本进一步降低,最终产品的单价不会高,不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负担,何况还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ok,这件宝物介绍完了,各位看官心里应该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也是一种投资,而投资是需要眼光的,如果您有资源、有资金、有魄力,建议您不妨联系我们,共商大计!

最后,也提醒各位朋友注意饮食健康,控制体重,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要有规律,需要合理运动。不仅是冠心病,很多疾病亦是如此。在为事业、家人拼搏的同时,不要忘了保护身体,因为健康是对家人和自己最好的交代。

交易中心-??

还等什么?赶紧给我们打电话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