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术八旬心脏病老人换关节,多学科联合 [复制链接]

1#
治白癫疯最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5066150.html
高龄患者做手术承受的风险会更大更别提要为有心脏病的老人做手术了日前,医院在多学科协作下成功为做过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八旬老人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术今年87岁的陈老爷10年前因为两个膝盖经常疼痛,后来就医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年来因为这双膝盖,陈老爷也是没少遭罪。每到刮风下雨,膝盖总会红肿、疼痛,严重的时候没办法入眠,连走路都成问题。陈老爷不想手术,尝试了各种中医中药、康复理疗等保守疗法,连民间偏方、药酒按摩等能用上的办法都用上了,起初这些办法还能缓解一下疼痛,可慢慢的感觉膝关节越来越僵硬,再后来这些办法已经不管用了,特别疼痛的时候,只能用大量的止痛药来缓解。本来想着将就将就日子就过去了,可就在三天前,陈老爷的膝盖突然旧疾发作,行走困难。子女为老人的疾病也是着急上火,商议后在家人的医院就诊。

心脏病老人,换膝关节

这一检查才发现,陈老爷双膝关节已经严重退化了,左边的膝盖特别严重,膝关节相邻骨面之间的软骨都快磨没了,上下两块骨头近乎直接摩擦。走路的时候骨头磨骨头,磕磕碰碰的,膝盖不疼才怪呢!

从MR片可以看到,患者的关节间隙变窄。按照病情,陈老爷的膝关节完全符合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证,可他的责任医师苏嘉却有点顾虑。“这位患者12年前因为心衰,做过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而且这次入院检查报告显示,他有低蛋白血症和轻度贫血。”苏嘉医师说,在手术的过程中,受到手术仪器和药物的影响,患者随时有心脏停跳危及生命的风险,特别是术中应用电刀等器械止血时,会因电流刺激而加重起搏器停搏的风险。医院医院,像陈老爷这样的高龄患者并不少见,但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却为数不多,因为这类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植入的心脏起搏器

多学科协作,精准施策

为提高老人家的生活质量,苏嘉医师马上联系了骨关节科手术团队。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王仁接诊后,请来了内科、麻醉科、ICU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共同制定了严密的手术方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其家属给予了非常大的信任和托付,决定“搏一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升金首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了专科治疗,评估心功能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并发症,对手术操作和围手术管理提出了建议。麻醉科主任王正飞亲自制定麻醉方案,协同手术团队、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共同商榷手术预案,万一心脏骤停,将启动紧急通道转入ICU病房治疗。“手术的时间每多一分钟,陈老爷就随时可能会心脏骤停,所以我们医生要用比平时还要快的速度完成手术,为保障患者的心脏平稳跳动赢取时间。”虽然在手术中,陈老爷出现过心跳缓慢的情况,但是经过主刀医生王仁副院长及其手术团队娴熟的操作、快速的反应和紧密的监控,一般需耗时60多分钟的手术,最后仅用了45分钟便顺利完成了。置入人工膝关节术后陈老爷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天已经可以下地活动了。可谁知道,考验还在后头。术后第五天,陈老爷出现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本身有低蛋白血症和轻度贫血,而缺血、低氧等都有可能是诱发的因素。”内科专家会诊后,采用了利尿、扩血管、强心、吸氧和营养支持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呼吸、心率等功能也逐步改善。康复科随后介入进行康复治疗,陈老爷爷恢复得很好,能吃能睡还经常锻炼腿。陈老爷再来复诊检查时,膝关节不疼了,走路也利索了,手术伤口愈合得很好。这场多学科严丝合缝的配合,让患者转危为安,也让大家看到了健翔多学科团队救治力量的愈发成熟与强大。应对复杂病情患者,健翔有多学科协作的联合诊疗制度和责任医师制度,实现救治无缝衔接、高效运行,具有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最佳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预后等特点,同时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使多学科协作的“健翔模式”服务更多患者。

责任医师介绍

苏嘉

中共*员/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岭南中医名匠、主任中医师龙翔宇教授,从事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余。擅长针刀、浮针以及整脊正骨等中医外治法,运用中西医疗法治疗脊柱与关节疾病,对保守、微创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

编辑:医院宣传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