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屡见报到。
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这个数字,远远高于自杀、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每天近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对于猝死,很多人认为:“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这是不正确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是: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其中,貌似健康者才是猝死的主力*,出乎意料和发生在短时间内是猝死的鲜明特征。
猝死的主要病因
猝死的大部分原因是由心脏引起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停跳,呼吸停止,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到身体和大脑,最终导致死亡,这种猝死在医学上叫作心源性猝死。
所以,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衰的病人更容易发生猝死,但也并不意味着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
此外,导致猝死的原因还有肺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多是因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导致的,因为夜间低氧血症导致窒息缺氧而引发的猝死。
脑源性猝死即脑卒中死亡,包括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两种。
记住,猝死从来不会“嫌”你年轻!
很多人认为,猝死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事,但近年来,我国猝死人群正越来越年轻化,猝死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年11月发表的最新中国心衰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大于35岁的居民中,心衰患病率为1.3%,对比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心衰患病率较15年前增加了44%。
年1月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也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至29岁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达到15.3%。
现在的年轻人,都有着很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多的夜,一边保温杯泡枸杞,一边火锅烧烤炸鸡啤酒……这是如今大多数人的常态。尤其是熬夜,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熬夜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4.4万。
在长期熬夜、加班、过劳后,会出现反复晕厥、胸闷、胸痛等症状,有些人却不以为然,以为只是太累了。但其实,这是身体给你发的信号,提醒你有猝死的危险!
警惕猝死的5个信号
一、与活动相关的胸痛
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
二、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
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四、头晕乏力、心慌
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三、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
五、晕厥
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医院查明病因。
一旦出现猝死情形,这样做
平时出现过胸闷、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片,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发现“突然倒下”的成人或青少年,只要两步即可挽救生命:
1.拨打急救电话;
2.实施心肺复苏施救法。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当人在心脏病、高血压、溺水、车祸、药物中*、触电、异物堵塞时都会导致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均可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
心肺复苏国际标准操作流程
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
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
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看是否有搏动(数,,,,…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次∕分,按压深度至少px)。
注意: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仰头抬颌,确保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ml,如果没有简易呼吸器,就需要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盖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
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
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频率10-12次/分。
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并发现有搏动,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应对猝死的技能,希望你永远都用不到,但也希望你需要用到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如何操作,一旦学会关键时刻真的可以救命!如何让猝死远离你这六个好习惯一定要养成:
①、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少熬夜、不过劳,保障睡眠充足。
②、定期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机能。
③、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低油低脂,多吃一些对心脏有益的食物。
④、培养自身爱好,压力来临时,找到释放途径。
⑤、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烦恼,避免焦虑。
⑥、定期体检,出现心脏病早期信号,尽早就医。
医院提醒您: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千万不要不当回事,一定要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