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测
一、名词解释: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 在红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一个或数个圆形紫红色小体,大小约1-2μm,称染色质小体;它是核的残余物。
2.卡波环(Cabot环)此为一细线状,呈圆形成“8”字形紫红色,位于红细胞胞浆中,一般认为它是核膜残余。
3.核左移 周围血液中出现不分叶核的百分率增高时,称为核左移。4.中*颗粒在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粗大的分布不均匀的黑蓝色颗粒,是一种变性颗粒,称为中*颗粒。
5.棒状小体此为在中性颗粒细胞中的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μm,内含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酶。
6.红细胞沉降率 此是指红细胞在特制的玻璃管中于一定时间下沉的距离。
7.网织红细胞此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含有核糖体,经煌焦油活体染色呈浅蓝色或深蓝色网状结构,称网织红细胞。
8.骨髓 此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大部分血细胞是在骨髓内产生、发育或成长的。
9.造血干细胞此为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进一步分化成各祖系细胞潜能的细胞群体。二、填空题:1.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增多。2.肺源性心脏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绝对增多。3.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4.脾功能亢进中性粒细胞减少。5.周围血液中出现不分叶核的百分比率增多(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6.结核病人血沉可加快。7.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网织红细胞减少。8.急性白血病病人出血时间延长。9.严重肝病凝血时间延长。10.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全血细胞减少。11.急性失血性贫血病人网织红细胞增多。12.血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13.造血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进一步分化成各系祖细胞潜能的细胞群体。14.髓系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单核细胞系。15.淋巴系干细胞可分化为细胞系及细胞系。16.髓内可有六个系统,每系统分为原始、幼稚、成熟三个阶段。17.幼稚阶段又分为早幼、中幼、晚幼三个阶段。18.血细胞发育规律从以下方面判定:胞体、胞核、胞浆、胞核与胞浆之比。19.缺铁性贫血各阶段红细胞均增多,中、晚幼红细胞较多,以晚幼红细胞为主。20.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三、选择题1.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为:DA.60天 B.80天 C.天 D.天 E.50天2.据实验研究推算,从原始红细胞至新生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逸出至外周血全过程约需多少天CA.7天 B.9天 C.5天D.6天 E.4天3.关于有核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BA.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偶见 B.1周内婴儿血涂片中仅可见到少量C.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巨幼红细胞贫血外周血涂片中不见E.急性大失血患者外周血中不出现有核红细胞4.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正确的是B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则患者红细胞形态没有改变B.某些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红细胞畸形,但其红细胞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C.红细胞平均值都是直接测定出来的,与RBC、Hct、Hb数据无关D.用红细胞平均值即可对各种贫血进行准确诊断E.红细胞三项平均值不能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5.关于点彩红细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 B.胞浆中DNAV发生聚集变性而形成C.胞浆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 D.胞浆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E.是红细胞胞浆中的中*颗粒6.关于网织红细胞(Ret)的叙述,正确的是EA.是幼稚的红细胞 B.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年轻红细胞C.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D.是介于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这之间的红细胞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细胞7.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点彩红细胞约为:EA.3×10-2(3%) B.3×10-3(0.3%) C.3×10-4(0.03%)D.6×10-4(0.06%) E.1×10-4(0.01%)8.某患者Hb80g/L,Hct0.26,RBC3.80×/L,则这位患者的红细胞可描写成:CA.正常细胞性 B.单纯小细胞性 C.小细胞低色素性D.大细胞性E.细胞形态不整9.红细胞直径曲线顶峰左移,基底部增宽,表示:EA.红细胞形态差异不明显 B.红细胞大小差异不明显C.红细胞平均直径大于正常 D.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明显E.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0.下列哪项与红细胞有关?AA.缗钱状形成 B.Dohle小体 C.内基小体 D.Auer小 E.Pelger-Huet畸形11.某患者红细胞计数为1.8×/L,白细胞计数为20.0×/L,则其实际红细胞数为B
A.0.9×/LB.1.6×/LC.1.8×/LD.2.0×/LE.1.2×/L12.取10uL血加至3.99ml红细胞稀释液中混匀,静置后滴入计数盘,计数中央大方格内10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个,应报告红细胞数为:BA.2.50×/LB.5.00×/LC.6.25×/LD.10.00×/LE.3.50×/L13.成熟红细胞的功能为:CA.趋化功能 B.吞噬功能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D.参与纤溶 E.免疫功能14.红细胞比积是指:AA.红细胞在血液中占容积的百分比B.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C.红细胞与血浆之比 D.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之比E.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之比15.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A.属于刚脱核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C.胞内可见灰蓝色嗜酸性网状结构 D.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此种细胞E.增多不支持增生性贫血16.正常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参考值)为:AA.(24~84)×/LB.(1~10)×/LC.(~)×/LD.(13~15)×/LE.(~)×/L17.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常见于:BA.再障贫血 B.溶血性贫血C.急性肺炎 D.多发性骨髓炎 E.恶性组织细胞病18.下列哪项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A.MCV82fL,MCH29pg,MCHCg/LB.MCV80fL,MCH33pg,MCHCg/LC.MCV71fL,MCH27pg,MCHCg/LD.MCV31fL,MCH22pg,MCHCg/LE.MCV10fL,MCH34pg,MCHCg/L19.Cabot环形成的可能原因是:BA.可能是红细胞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所致
B.可能是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或纺锤体的残留物所致C.可能是胞核残留物D.可能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E.有核红细胞脱核时产生20.男,30岁,贫血外貌,MCV86fL,MCH29pg,MCHC34%,其贫血属于:C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肾性贫血21.Wright染色时,如缓冲液pH偏碱,红细胞将会出现何种颜色?BA.粉红色 B.蓝色C.橙色 D.*色 E.深红色22.Wright染色后结果偏酸,可出现的现象是C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 B.嗜酸粒细胞、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
C.白细胞核呈浅蓝色或不着色D.嗜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E.淋巴细胞染成黑色23.最显著的血红蛋白增高见于:DA.移居高原的初期 B.新生儿C.剧烈的体力劳动后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严重的心肺疾病
24.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A.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RBC(7~60)×/L,Hb~g/LB.是一种原因明确、以红细胞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C.全身血容量不增加 D.血小板不增加 E.白细胞不增加25.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CA.大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海洋性贫血 26.红细胞比积的正常值是:CA.男50~60容积%,女40~50容积%B.男30~50容积%,女25~40容积%C.男40~50容积%,女37~48容积%D.男60~70容积%,女45~50容积%E.男70~80容积%,女60~70容积%27.正常成人次要血红蛋白(HbA2)占:BA.<1%B.1.5%~3%C.10%~40%D.97%E40%.28.正常成人主要血红蛋白(HbA)占:AA.97%B.85% C.90% D.75% E.70%29.大细胞性贫血包括下列何种疾病?AA.恶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瘤性贫血30.剧烈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暂时增加,其主要原因是:DA.神经兴奋 B.血管收缩 C.骨髓刺激 D.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E.个体差异31.下列哪种疾病临床上同时存在贫血和脾肿大?AA.地中海贫血B.缺铁性贫血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32.周围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最常见于:BA.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C.淋巴瘤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33.关于椭圆性红细胞,下列叙述哪项正确?BA.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也可呈椭圆形
B.在高渗、低渗、等渗溶液或正常人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C.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涂片可高达1%D.正常人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E.横径/长径<0..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最常见于:DA.严重肺心病 B.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C.异常血红蛋白病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尿崩症35.末梢血涂片中嗜多色性细胞增多,常提示下列哪种细胞数量增多?AA.网织红细胞B.含Heinz小体细胞 C.含染色质小体细胞 D.嗜碱性点彩细胞E.靶形红细胞36.血浆中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緍钱状聚集的物质?B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C.β球蛋白 D.胆固醇 E.甘油三酯37.血涂片经碱性美蓝染色,红细胞胞浆内有分布不匀的深蓝色颗粒,该细胞称为:BA.网织红细胞 B.点彩红细胞C.含染色质小体红细胞 D.含Dǎhle小体细胞E.Aabot环红细胞38.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osis)最常见于:AA.巨幼细胞性贫血B.HbS病 C.地中海贫血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淋巴瘤39.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使Hb及RBC增高的疾病是:DA.肾癌 B.肝癌 C.卵巢癌 D.先天性心脏病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0.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场所是:DA.肝脏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E.边缘池41.就中老年人而言,白细胞计数40×/L,分类计数N0.04,L0.96,最可能的诊断是:CA.百日咳B.流行性感冒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伤寒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2.日常白细胞计数仅反应了下列哪部分的白细胞数CA.分裂池B.边缘池C.循环池D.成熟池E.贮备池43.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B.中* C.急性出血 D.恶性肿瘤 E.急性溶血44.正常成人骨髓在必要时发挥产生红细胞的代偿能力,可提高到正常水平的多少倍?BA.1~2倍 B.6~8倍C.10~15倍 D.20~30倍 E.40~50倍45.粒细胞在正常人循环血中的半衰期约为:DA.4~5小时 B.9~10小时 C.24小时 D.6~7小时E.12小时46.骨髓增生程度主要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CA.粒细胞:幼稚细胞 B.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C.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D.粒细胞:成熟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粒细胞47.下列哪种原始血细胞染色质呈纤细疏松网状?AA.原单核细胞B.原粒细胞 C.原红细胞 D.原淋巴细胞 E.原巨核细胞四、问答题:1.红细胞大小不均见于什么情况?
答:红细胞大小不均见于缺铁性贫血时以小红细胞为主,巨幼红细胞贫血时,以大细胞及巨红细胞为主,在同一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显著。2.杜勒体的临床意义?
答:杜勒体见于中性粒细胞严重性变时。3.异型淋巴细胞分为几型?
答: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4.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有:①红细胞因素: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凝集状态;②血浆因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或白蛋白减少。5.酸溶血试验的原理?
答:正常人红细胞在其自身新鲜血中(因内含补体及裂解素等),在弱酸性(pH6.6-6.8)条件下孵育1h,不发生溶血现象。如被检者的红细胞膜有异常,对补体的溶血效应敏感,则可呈溶血现象。6.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此试验阳性见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病人,多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7.过氧化酶染色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血细胞中含有过氧化酶者,染色后胞浆内出现蓝绿色沉淀,称为阳性反应,过氧化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系的嗜天青颗粒中,其次见于单核细胞,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片中的细胞主要是粒细胞,故呈强阳性反应,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则多为弱阳性反应。8.红细胞系包括有哪几种细胞?
答:红细胞系包括有: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红细胞。
9.单核细胞系包括哪几种细胞?
答:单核细胞系包括有:原始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10.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增高的临床意义?
答: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增加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菌性感染、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应用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