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杂先心病宝宝命悬一线,交大一附院多学科 [复制链接]

1#

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鹏鹏(化名)合并肺动脉高压和紫绀,命悬一线,经过交大一附院多学科联合救治,鹏鹏接受了心脏停跳下房间隔修补、动脉导管结扎及深低温下主动脉弓缩窄修复手术,转危为安,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出院。目前鹏鹏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已经半个多月了,状况良好。

年8月13日,医院出生,母亲孕期胎儿超声提示“胎儿主动脉根部至主动脉弓普遍纤细”,出生后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缩窄(最细处1.8mm)、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属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为求进一步诊治需长途转运到上海、北京等地的医院进行手术,鹏鹏的家长了解到交大一附院曾成功救治多例低体重危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选择到交大一附院就诊。

8月17日,疾驰的救护车将出生仅4天的鹏鹏经过多公里的长途转运送至了交大一附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8月19日,鹏鹏出现肺动脉高压加重、下肢血氧饱和度下降、下肢血压无法维持,脆弱的生命随时都有危险。经过心脏内科超声室王顺教授的反复检查,心脏外科闫炀主任和李靖主治医师当机立断,确定鹏鹏需要急诊手术,并立即联系麻醉手术部王强主任,经过多学科讨论,启动急诊手术程序。

这是一场生命保卫战,时间就是生命,术前准备在1小时内完成,鹏鹏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手术室。年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交大一附院的手术室里拉开了护佑新生的战役。此时的手术室是医护团队的联合战场,心脏外科、麻醉手术部、新生儿科、超声科的医护迅速集结到位,体外循环机、新生儿呼吸机等设备随即到位。鹏鹏的心脏有多处畸形需要矫正,粗大的动脉导管需要进行结扎,对房间隔缺损的修补需要先建立体外循环,让心脏停跳,用人工心肺(ECMO)代替鹏鹏的心脏搏动。风险最高、难度最大、最具挑战的是主动脉弓手术,需要在深低温下停掉体外循环,使主动脉没有血液充盈,才能在纤细的主动脉弓上进行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操作,这时全身只有大脑有血液供应,依赖深低温降低组织代谢和耗氧,保护其余重要脏器的功能。

手术时间分分秒秒都很宝贵,当监护仪的滴滴声提示鹏鹏的心脏开始复跳,所有人紧绷的心弦才稍稍有所放松。鹏鹏的手术成功又一次刷新了陕西乃至西北最小年龄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救治记录,这也是医师节赠与我们最好的礼物。

紧张手术的同时,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也准备了消*好的单间病房、预热好的保暖台、调试好的呼吸机、监护仪等迎接重获新生的鹏鹏。新生儿科杨阿平护士长一遍遍的梳理排查术后的急救物品和护理流程,并且安排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刘阿妮、雷萍、王肖肖、郝园等四位护理师负责小宝的特护工作,医疗小组由周熙惠主任、肖谧主治医师、高慧华住院医师组成,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也都全力配合小宝的诊疗护理工作。术后鹏鹏的心肺功能从岌岌可危的状态逐渐转入自我修复,在多学科团队的全力救治下,度过了低心排、肺水肿、肺高压等一个个难关,坚强的挺了过来。9月24日,鹏鹏终于和爸爸妈妈团聚一起回家了。

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一次次与死神生死较量,正是医者肩上的使命。家属的信任,让他们有着关键时刻敢于冲上前去的责任担当。近年来交大一附院开通危重新生儿救治的绿色通道,从转运、接诊、检查检验、麻醉手术到围手术期和长期随访做到一体化管理,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为新生命保驾护航。鹏鹏的救治成功也为更多复杂型先心病患儿开启生命的希望之窗,为三秦大地的患儿带去福音。

—感谢您阅读到最后—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