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天学问病心脏神经官能症 [复制链接]

1#

每天学问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其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大多发生于青壮年,以20岁~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

典型症状: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

相关症状:心悸胸闷气短


  (1)病史、症状:青壮年女性多见,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多种多样,时轻时重但多不严重,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病史应详细询问有无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等诱因,是否曾被诊断为"心脏病",心慌、气短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与活动、劳累和心情的相关关系,睡眠状况如何。既往的心脏检查结果、用药史及疗效有助于诊断。


  (2)体检发现:体格检查常无特殊发现。多呈焦虑状态或紧张表情,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心脏听诊时可有心率增快、心音增强,可伴有心前区I-II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偶有早搏出现。

心脏神经官能症一般治疗


  首先医生和患者要正确认识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共同详细分析发病的因素,必要时进行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得安试验等检查,向患者仔细解释病情,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一般不必卧床休息,应生活有规律,去除不良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减轻症状的药物包括小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早上服用安定多可减轻白日的症状。β受体阻断剂对心率较快者有效,也可应用心得安10mg,3-4次/d,或倍他乐克12.5~25mg2次/d,有疗效后应维持治疗2-3个月以上再逐渐停药,否则症状易出现反复。


  患者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防治措施。当出现症状时,可采取放松疗法。具体做法是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首先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咬紧牙关,然后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接着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尽量使脖子的肌肉紧张,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将两手用力握紧,直至发麻、酸痛,然后放松,放在舒服位置,保持松软无力状态。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气,憋几秒钟,缓缓把气吐出,如此反复,让胸部觉得轻松为止。如此类推,依次将注意力集中于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后,全身软软地处于轻松状态,保持2-3分钟。按此法学会放松全身肌肉,并记住放松的次序,每日照此法做2次,持之以恒必有效。但需谨记,如果症状无法缓解而有加重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

心脏神经官能症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该症多因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血瘀,心脉闭阻所致。症状以心悸、胸痛、胸闷气短为主,辨证可分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血瘀痰阻四型论治。

心虚胆怯

除主症外伴有烦躁易怒,善惊易恐,寐少多梦,坐卧不安,脉虚弦。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养心安神。方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心血不足

除主要症状外同时伴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寐差,动则心悸加重,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以健脾补血,养心安神,化瘀通络。方以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阴虚火旺

心悸、胸闷、气短兼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化瘀通络。方以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血瘀痰阻

心悸兼见头晕目眩,寐差,胸痛胸闷较甚,或见胸中隐痛,呼吸不畅,痰粘不易咳出,脉弦细涩。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养心通络。方以失笑散、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