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二孩孕妈妈陈女士在怀孕期间发现,自己的宝宝动脉“长反了”,面对如此情况,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仍提示: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陈女士家庭及时进行产前咨询,从产前诊断到产后救治,医院、多科室专家协作,孩子出生后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最专业的治疗,手术非常顺利。
在刚怀上洋洋的时候,陈女士一家非常高兴,自己幸福的三口之家即将再添一位家庭成员。但接二连三的棘手情况也让陈女士一家眉头紧锁。除了妈妈本身是rh阴性的熊猫血,二胎宝宝有溶血风险外;他们还发现了宝宝的动脉“长反了”。
大家都知道,心脏是人体循环的动力来源。在心脏有力地一收一缩间,会将体循环后,也就是已经被人体利用后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血液进行肺循环,让血液重新富含氧气,送到身体各个重要器官。我们人体也在血液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交替之间正常地运转。
但是洋洋的情况,学名称作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意味着洋洋身体内的血液,无法经过肺部吸收氧气,也就无法完成身体的新陈代谢,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各自独立的。一旦洋洋离开母体,这个新生宝宝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张旌告:
“由于一些遗传或者先天性的因素,有的孩子他动脉的连接有问题。这样的孩子一出生,因为他体内的两个循环之间没有交通,会出现严重的紫绀。这种病它是非常罕见的,首先心脏病在整体手术中难度就是非常高的,新生儿的手术更是我们心脏病里顶级的手术。”
在做怀孕21周的检查时,发现身体里的宝宝出现如此棘手的情况,陈女士向张旌主任做了详细的产前咨询。在粤港澳大湾区产前产后一体化平台的推动下,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协同合作,拿出专业的诊疗方案,使得胎儿在出生后手术前,迅速接受了间断蓝光治疗、定期监测心脏彩超、控制24小时出入量预防心力衰竭等专业治疗手段。新生儿各个脏器还不成熟,手术期间要通过专业设备代替心脏功能,因此,做好充分的治疗和术前准备无比重要。
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张旌:
“因为心脏做手术要涉及到体外循环,整个心脏要停下来。然后有一个机器来代替他自己心脏的功能,等手术做完以后再把这个机器撤掉,让心脏重新跳起来。因为他这孩子很小,本身麻醉穿刺这些都是要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才能做的,从开胸到缝皮不到4个小时。我们这个手术因为现在技术越来越进步,这个手术不到4个小时就做完了,这是相当快的。”
在中医院小儿心脏外科李守*教授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李守*教授凭借娴熟高超的技术,将长反了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切断互换。手术后,小宝宝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患儿的成功康复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手术成功是基础,ICU术后监护是关键,麻醉、超声、护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在术后护理中,医院护理团队开创性地实施了“母婴同室”的措施,让妈妈和宝宝在同一间病房中接受术后康复治疗。不需要母子分离,用人性化的方法让治疗护理变得直观且温暖。
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曾丽华:
“我们就在病房里边的专门设了“母婴同室”,这也是我们在深圳突破传统的护理观念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我们专业的护士是24小时陪护的两班制,那么这样的话,白天我们主要是让她参与我们的宝宝工作里,让她们看到我们在做什么;晚上我们能让她更多的休息,第二天有精力去协助我们给宝宝爱抚。一个是对宝宝有益处,一个是对妈妈来说,更多的能看到我们护理人员在做什么。”
小儿先心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大湾区一体化平台为新生儿健康护航。医院各个科室间东奔西走,延误治疗最佳时间,也不会取得如此让人欣喜的结果。若大于2个月再治疗,宝宝左心室功能将退化,就必须进行分期矫治手术,手术效果将大打折扣。
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张旌:
“实际上有很多年轻的家长都是非常勇敢的,都是英雄的父母,尤其是孩子的妈妈。先心病的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开放式的,医院各个科室相关的科室都是开放的。深圳远程的会诊的系统非常发达,组织了以后,各个专家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的话各个细节都会得到落实。孩子妈妈就不用因为这个病跑来跑去去折腾了,他孩子的妈妈也会非常的安心。”
张旌主任告诉我们,先天性心脏病只有10%的概率和基因有关,而90%是其他因素。父母们做好产前诊断,积极进行产前咨询,如果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便可以“早诊断,早治疗”。
记者:路子豪
编辑:郑添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