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即将结束了,还记得这一年让你感动的那些瞬间吗?
岁的老人去参加婚宴,回来时仍不忘给不便行走的84岁女儿带喜糖;
乘务员母亲为见武警儿子一面,抓住了短短的停车间隙,不顾寒冷地在站台狂奔;
身患癌症的母亲,给孩子提前做了满满一箱的10岁之前要穿的衣服;
……?
无论尚在襁褓,还是年近耄耋,只要父母在身边,我们就只是孩子。央视新闻的这条微博,盘点了父母为儿女付出的暖心时刻,给这个寒冬带来一股暖意。
当代中青年,很少有人能时时陪伴父母左右,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短暂相聚,享受难得的幸福时刻。回家时给家里置办一些新物件,陪父母做顿饭菜、洗洗碗,即使我们不在他们身边,也会定期打个电话报平安、分享近况或是唠唠家常、仍不忘提醒父母注意身体……表达孝意的方式有千百种,但希望父母身体健康、保持愉快的心情是一样的。
冬至寒潮来,
心血管疾病高发需留心
步入冬至,也就意味着全国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民间常说,如果病重的老人能扛过冬天,过了这个坎,就又能熬过一年。
冬至之后,寒潮来袭,老年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本来就相对较弱,气温大幅度变化会刺激血管收缩,很容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曾公开过一组数据,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除了调查研究,我们从最近的新闻报道中也不难发现冬季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11月25日凌晨,在哈尔滨开往北京的Z16次火车上,一位70多岁的老人突发心脏病,列车长启动夜间广播寻医未果,于是将车上常备的速效救心丸给病人服下,服药后在列车长的帮助下,列车在就近的车站临时停车,并叫来“”救护车在站台等候,医院进行抢救。
经医生检查,患者病情危重,幸亏列车上的乘务人员及时给老人服用了药物,最大程度保护心肌细胞,对以后的治疗和恢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加之协调临时停车抢救,患者病情得以好转。
11月19日,64医院治疗心脏病后回家的路上心脏病复发。
11月22日中午,济南一老人公交车上突然发病晕倒。
11月22日傍晚,65岁的老伯在接孙子放学回家途中冠心病发作。
11月27日下午,在成都东开往汉口的D次动车上,一名60多岁的婆婆突发心绞痛。
仅十一月,类似新闻事件出现的频次更高,所幸,报道中的患者都遇到了周围好心人的及时帮助,才有惊无险。
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有不少人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酿成了一个家庭的悲剧。
有备无患,
“安心”过个好年
父母的平安健康是每个儿女的心愿,想要减少疾病发生几率,需提前做好预防。
避免过度疲劳
过完冬至就是年,临近年关,置办年货、大扫除、贴春联……老人不舍得让儿女干体力活,但若我们主动为父母分担,就能避免他们因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危险;
控制饮食、调节情绪
春节期间陪家人朋友聚餐,总要喝两杯助助兴,而过量摄入动物蛋白、酗酒、情绪激昂,这都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有所节制,并且要尽量保持情绪平稳,过一个心情愉悦的健康年。
适度锻炼
很多老人有坚持晨练的习惯,即使是冬季,依然天不亮就去公园跳广场舞、打太极,但是冬季早晨的温度极低,极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老人在锻炼时注意防寒保暖,尽量避开寒冷天气。?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很多老年人突发心脏病时往往因为没有做好急救而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冬季,更应该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这类的急救药品,在突发心脏病时能够及时救人救己。?
冠心病、心绞痛并非老年人的“专利”,随着冠心病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大众化和年轻化,年轻人也需要注意心脏健康。第一批90后将步入而立之年,80后已然陷入职场和家庭的多重重压,步入“中年危机”的他们,心脏承受着极大负荷。
今年11月份的56岁新华社编辑主任和35岁演员高以翔猝死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不只是对自己负责的体现,更是为家庭的圆满增添的一道保障。
冬至大如年,数九过寒冬,对于我们来说,过的是“年”,对于老人来说,过的是“坎”。在父母面前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大人,而真正能证明我们已经长大的,是那些爱家人、爱自己细枝末节处的温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