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大家一定的激励,但给大家带来最多的是无穷尽的堕落和无休止的贪婪。
学习上不进取,却想荣获第一;工作上不勤勉,却想升职加薪;生活上不付出,却想一劳永逸。每个人都贪婪着想要获取更多的东西,可是天下哪有什么都不付出就能得到的馅饼呢。
红舞鞋,像是贪欲的代名词。没有学富五车的学识、没有运筹帷幄的能力,却想拥有无法匹配的钱财和地位。殊不知,获取任何与自己能力不相匹配的东西,都要承受得起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代价,或是健康,亦或是生命。
多人起舞,直至力竭而死
舞蹈,是一门艺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让裹在皮囊里的灵魂用力地撞击骨骼发肤,尽情的诉说身体的千姿百态。
舞蹈或是柔和优美的民族舞;或是浪漫优雅的芭蕾舞;或是华美妩媚的古典舞;亦或是雄壮凶悍的澳洲土著舞;甚至也可以是惊悚诡异的描生舞和性感撩人的弗拉明戈。
而舞者也赋予舞蹈灵魂,或是快乐幸福、或是失落绝望、亦或是甜蜜痴情。
然而在很多年前的欧洲,发生过两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一件是很多村民无缘无故被跳舞支配;另一件是一个女人莫名其妙的跳舞,然后一群人不受理性控制的跟着跳舞。
在这两起事件中并没有体现大家对舞蹈的热爱和痴迷,相反的是对舞蹈的痛苦和恐惧,还有舞蹈本身散发出来的诡异。
第一起事件是村民很疯狂的跳舞,没有休息,也没有谈论。他们表现的是对舞蹈的痴迷,做的舞蹈动作凌乱且诡异。最后持续性跳舞的结果是因心脏病发作死去或因没有力气而累死。
第二起事件则是一个女人在路边毫无征兆地开始疯狂扭动,神情不是享受,而是扭曲和癫狂。路上的人尝试劝说,这个女人却像听不到似的,没有对外界声音的感知。即使路人尝试禁锢她,也没有达到让这位女子停下扭动的效果,反而是不停歇的继续跳着。
因为只是一个人出现了这个情况,大家并没有深层次的探究其中的缘由。只是认为这个女人脑子出了什么毛病或者身体有什么疾病。
后来,接二连三的有人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大街上莫名其妙的跳舞,然后发展到人一起在大街上群魔乱舞。每个人展现的精神状态都是疲惫的,可还是不受控制的歇斯底里的舞动着。每天都有人因为不知疲倦的跳舞而精疲力竭的死去。
科技不发达,成为未解之谜
对于这种因跳舞而死去的事件,当时的政府和科研工作者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民众也不知缘由。但却有对引起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的猜测。
第一种猜测是天罚。认为这些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然后遭到了报应,这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第二种猜测是食用有毒的食物。误食了面粉中的一种真菌,学术名称是麦角菌。食用以后会出现幻觉,眼前是光怪陆离的幻像,耳边好像有什么声音支配着自己的意识。而且还会陆续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比如恶心、呕吐、浑身抽搐等。因为不间断的跳舞而造成身体的疼痛和严重的负荷,最后死去。
后来,相关工作者对于第二种猜测进行了检验,最终查出原因是因为这群人食用了长在潮湿环境的黑麦,感染了霉菌。这个解释在当时的还是有认可度的。
而现在社会的人对这件事情也有两个猜测。一个是行为感染,即下意识的跟随别人做出某种行为;另一个猜测则是患了神经退行衰性疾病,表现为痴呆、精神障碍和不由自主的做舞蹈动作。
对于以上的种种猜测,目前为止,大家都没有给出统一的解释。至于具体原因,至今还是在不断研究和寻找之中。
童话里红舞鞋的警醒
与之类似的事件在安徒生童话里曾经出现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具有诗意美和戏剧性的幽默,蕴含人性美和艺术美,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红舞鞋的故事便是解读人性贪欲的代表。
珈伦是一个出身并不好的女孩子,可却有着爱慕虚荣的秉性。为了参加跳舞比赛不惜一切代价得到了红舞鞋,并弃重病在床的奶奶于不顾。最后的结果便是忍受不了无休止旋转的痛苦,请人剁掉了双脚。
这则故事其实就是取材于这两起事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安徒生童话故事,其实也对我们有一定的警醒。珈伦不顾重病的奶奶,穿着漂亮的鞋子跳着令他人艳羡的舞蹈。其实这个舞蹈不是灵魂的诉说,而是在面对诱惑时该如何警醒。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双红舞鞋,钱财、荣誉、权利等等。但若是为了拥有这双红舞鞋,不惜以幸福、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来换取,那么这双红舞鞋则会使我们成为生命的债主,让我们永不停歇的忍受压抑和崩溃,遭受绝望和痛苦。
我们若是被红舞鞋禁锢和主宰,那贪欲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让生命无法自由和盛放的枷锁。会从欣喜转化为疲倦和身不由己,会从平地移至崎岖坠落深渊。以生命做饵,掠夺生命的停驻,无疑是愚蠢。
红舞鞋的诱惑无处不在,对于孩子来讲,它代表的是光环;对于成人来讲,它代表的是荣誉;对于逐利者而言,它代表的是财富。
可在这些诱惑面前,我们不得不思量一下获得这些外在条件的前提是什么,是年龄?是经验?是努力?都不是,是活着,好好的活着。
红舞鞋暗指活下去是最大的成功,荣誉、成功在生存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对于现在的逐利者而言更是如此,没有了活着的前提,那些所谓的光环和名利场又有何意义呢?
“红舞鞋”的内涵是不被外界控制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做人做事,都要顺逆苦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