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有关数据显示,个高龄老人14个瓣膜有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谓是真的很危险,而且,据预测,未来这种病有可能超越冠心病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脏疾病,因其危害非常大,一旦患上需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否则将会危及生命。
不再陷入手术换瓣的困境,不“开心”也能开心
人人都知道手术有风险,然而对于高龄患者,则更是险上加险,甚至是担心下不了手术台,所以对于换瓣手术来说,早前一直有这样不成文的共识:建议高龄老人不要轻易接受换瓣手术,因为开胸凶险。那吃一大堆西药缓解也不行,长时间下来损伤肝、胃等,于是很多老人和孝顺的子女都找到了中医来治疗,中医治疗从人的整体调治,对症下药,效如桴鼓,不“开胸”也能开心。
中医如何调治高龄老人的瓣膜病呢?
一是审察内外,整体察病。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发生病变,局部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病变也可反映于某一局部;外部有病可以内传入里,内脏有病也可以反映于外;精神刺激可以影响脏腑功能活动,脏腑有病也可以造成精神活动的异常。同时,疾病的发展也与气候及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诊察心脏瓣膜病时,首先要把患者的局病看成是患者整体的病变,既要审察其外,又要审察其内,还要把患者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所以说,审察内外、整体察病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辨证求因,就是在审察内外、整体察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一系列的具体表现,加以分析综合,求得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从而审因论治。所谓辨证求因的“因”,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的致病原因外,还包括疾病过程中之生的某些症结,即问题的关键,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出的具体证候,从而确定病因是什么,病位在何处,其病程发展及病变机制如何,根据病状,仔细地辨证,就可对疾病有确切认识,诊断就更为正确,在治疗上就能达到审因论治的最高境界。
三是四诊合参,从病辨证。诊断疾病要审察内外,整体察病。那么就要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和了解,必须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四诊并用,并不等于面面俱到。由于接触患者的时间有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系统地重点收集临床资料,才不致浪费时间。四诊并重,是因为四诊是从不同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不能相互取代。同时结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为心脏瓣膜病人指定最适合的调治方案。
中医“保守”治疗兼顾整体和局部,更好地走向康复
在很多人看来,选择中医治疗高龄老人心脏瓣膜病是“保守”治疗,但心脏瓣膜病复杂难愈,不能采用手术轻易折腾,那么“保守”治疗究竟是怎样调理的呢?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探索与实践,再加上广慈中医多年的研究,通过中医系列古方在心脏瓣膜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不仅能调治局部的瓣膜和心脏病症,还能整体调理全身,把身体的体质状态调理好,是能通过保守治疗更好地走向康复的。
80岁瓣膜病人不远千里求医,治疗结果令全家人不可思议
在临床诊疗中,80岁的吴老先生听说病友老年性心脏瓣膜病逐渐康复,就迫不及待地随儿女不远千里找到武汉广慈中医门诊,由于主动脉狭窄程度已经很严重,还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伴有房颤、心衰的症状,不得不被重视起来,因其面色晦暗、怕冷、下肢肿、不能平躺睡觉,看舌象舌淡,辨证属于心阳虚,针对病症,开具专属的中医古方丸剂和膏剂,并嘱咐他一定要按时服药。
吴老先生看着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的古方丸剂和膏剂,内心也曾怀疑过,可服用两个月,她不怕冷了,下肢肿、心慌气短的情况也明显好转了,随证调方后服用两个疗程,复查心脏彩超,瓣膜病得到了逆转,主动脉瓣显示为轻度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解决了,房颤也没有了,重新干起了家务,他却不觉得哪里有不舒服,心脏功能平稳。又连续服用了三个疗程,最令人欣喜的是,原先很多年不能平躺睡觉的情况也没有了。吴老先生再次拿到复查结果的时候,全家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1
什么是交叉腿?有什么危害?交叉腿,就是指脚踝交叉着坐,属于不良坐姿,经常交叉腿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危害:1、导致血液上行不畅,使回流心脏和大脑的血液量减少或速度减慢。这会影响大脑和心脏功能,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
2、导致腿部肌肉损伤,造成下肢不等长。
3、对腿部的一些血管产生压迫,容易诱发静脉炎和静脉曲张。
4、颈椎及背部产生痛感,甚至可能会导致脊柱变形。
既然危害这么多,为啥还有很多人喜欢交叉腿和二郎腿呢?
有人回答:这样坐会觉得特别放松、舒服。
那么,为什么这样坐会让人感到舒服呢?
身体的重心平衡是由脊椎和坐骨调整的。
当人坐下来时,身体会给椎间盘造成体重的4倍压力,而这种压力是站立时给椎间盘造成压力的1.4倍。
由于每个人的坐高、脚的大小、臀部尺寸都不相同,而椅子又无法同时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因此大多数人坐着的时候会失去身体重心平衡。
人体为了不让重心偏向一边,自然地就做这两个动作来保持平衡。所以,你会觉得特别舒服。
2
还有哪些常做的动作很伤身体?驼背
人在年轻的时候,驼背通常与坐姿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骨骼的衰老,人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驼背,中年人和老年人出现最多。
由于生活姿势习惯性的改变,人的胸椎会向后凸起,引起身体形态的改变。胸部肌肉(胸肌、肋间肌)缩短和紧绷,背部肌肉(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等)拉长和薄弱无力,是驼背的典型表现。
到了老年,可能会出现胸椎脊柱病变,对血液循环、呼吸和新陈代谢影响明显,由此引发一系列老年性疾病,加速衰老。
趴桌子睡觉
平常工作或学习累了,最简单的休息办法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但这样做会使多处神经受到压迫。
眼球受到压迫时,会造成眼压过高,视力受损,久而久之形成高度近视,同时也容易增加青光眼的发病率。
手臂和脸部受到压迫时,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感到发麻、酸胀。
“北京瘫”
是指身体与沙发座椅、沙发靠背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人体的后背是悬空状态的一种姿势。
这种姿势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基本用不到颈部和腰部的肌肉,人也就感觉放松了许多。
长期“北京瘫”,腰椎受压,没有承托力,整个身体下沉,身体中轴线后移,很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脊椎畸形。
此外,也应该注意这种姿势对颈椎的影响。
脖子后方肌肉和韧带是维持颈部正常功能的重要力量。当“北京瘫”时,肌肉和韧带放松,但头颅的重量并没有减少,而这部分重量就被转移到颈椎上了。
本身颈椎不好的人,就很容易支撑不住,出现颈椎间盘突出,甚至威胁到脊柱的健康。
3
面对不良姿势,该如何改变?正确的坐姿是下巴和头收回与肩膀保持垂直,两侧肩胛骨向后收缩,同时手臂稍微外旋让胸阔打开,肩胛骨下沉,尽量让锁骨拉平成一条直线。脊椎拉直让上半身重心落在坐骨上,腰腹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紧来维持脊椎的姿势。而脚落在膝盖正前方,双脚、双膝都冲正前方。
简单的说,就是要保持3个90°,腰部与大腿之间保持90°,双大腿和双小腿之间保持90°,上臂和前臂之间保持90°。
值得注意的是,久坐本来就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
在坐的同时,多伸懒腰,多动动,可以帮助放松背部、臀部和腿部肌肉。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本文专家:段俊红,内分泌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监制:刘洪牟彦秋编辑:梁甜甜
校对:蔡梦晓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