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对人体微循环的生物效应
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组织形态结构特点:口径小一般为5~25微米,最小处仅为2微米。因此微循环内的血流速度很慢,流动速度仅0.4~1mm/T(微米/特斯拉)。管壁很薄管壁只有一层血管内皮和外层基膜,物质容易通过管壁进出血管。因此,一旦微循环发生功能性障碍,则可引起各种疾病,如急性炎症、创伤、休克、慢性溃疡病、肝炎、肝硬化,尤其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寻求改善微循环方法在医疗保健方面至关重要。多、长、细多:数量相当多,全身约多亿根;长:连接起来约9.6—11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二圈半;细:约为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改善微循环的方法
主要分为药物疗法和物理疗法两大类:物理疗法,如局部热敷、按摩、磁疗等。其中,磁疗在医疗保健临床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磁疗与经络学原理相结合,经络的主要作用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平衡人体阴阳,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磁场会保持动态平衡。如果人体磁场失衡则影响身体健康或发生疾病。因人体自带有微弱的磁场,通过磁疗可维持和调节人体磁场的失衡状态,使病体恢复健康。对小白鼠进行的磁屏蔽试验也表明,不但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寿命也有极大的影响。大量科学实验证实,在磁场作用下,各类微血管的管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微血管扩张、口径增大、数目增加、血流加快、红细胞聚集减少、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将磁场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上,即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微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均有疗效,对高粘血症红细胞聚集状态解聚明显,是治疗高粘血症的有效方法。有报告证实,应用低频交变磁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数由磁疗前的万/m3上升到万/m3。说明在磁场作用下,红细胞在增加、红细胞的体积在增大、红细胞的携带氧能力也在增强,因而可以改善各组织内供血供氧,对防病治病起到积极的作用。微循环障碍与疾病
微循环障碍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是心脏病与血管病的总称。心脏病中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是中老人的常见病。心肌收缩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氧化代谢,同时心脏不停的跳动,故而能量消耗很大。一旦冠状动脉的微循环发生障碍,主要是缺血缺氧,或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交换,也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患者血液流变行为发生异常。研究观察发现,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红细胞聚集增强,栓血粘度增加。血液流变行为的恶化更易引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从而形成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易患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患者易患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脏病等。高血压病,其微循环改变主要为细动脉,毛细血管的管径微小,微血管内兴奋性亢进。同时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流变行为观察,血栓长度和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都高于正常人,故而血液容易出现凝固,导致血栓的形成。微循环障碍与脑血管病脑血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前3/5的血液,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的血液。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的血液又会通过大脑底部的动脉环来调节。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是脑血栓或脑溢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等最易引起脑血管病。由于脑内微血管口径很小,穿通动脉进入脑实质后,口径由微米突然变成20微米或更细小,分支又呈锐角形,末端呈T形分叉,微栓子易在此处形成脑栓塞。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脑组织几乎没有氧和葡萄糖的储备,全靠血液及时供应,所以一旦脑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就会导致氧和葡萄糖的缺乏。研究表明,脑血流停止供应6~8秒,脑电活动就会消失,2分钟后代谢停止,5分钟后神经细胞开始死亡,大脑皮层出现永久性损害。因此,脑对缺血缺氧极度敏感,故而在短时间内,可导致昏迷、晕厥甚至卒中。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上,如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等。其中,糖尿病足是由肢端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是一种慢性的微血管病变。此外,尚有多种疾病皆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综上所述,通过理论、机制的研究与探讨,以及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论证,证明磁疗对微循环障碍或紊乱的调节、改善血液流变性、调整血流分析、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等病理过程,具有肯定的疗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