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脂肪酸”,就是组成我们日常提及的“脂肪或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根据能否在人体体内合成,把人类无法自身合成、而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酸”。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和Omega-6不饱和脂肪酸都属于“必需脂肪酸”。
Q:缺了Omega-3会怎样?Omega-3不饱和脂肪酸是被全球医学界研究最多、最深和发现作用最广的一种很特别的营养物质。截至目前,约22,余篇国外的研究报告表明,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对多种临床疾患的预防和治疗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1)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凝血性疾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血栓性脑卒中。
(2)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哮喘、银屑病、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3)精神/神经疾患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性大脑退化性病(老年性痴呆症)、癫痫、儿童多动症及注意力分散等。
(4)肿瘤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肿瘤恶病。
(5)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胰岛素耐受性、继发性心脏病。
(6)肾疾患包括免疫性肾小球肾炎、IgA(免疫性)型肾病、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肾结石。
(7)肺部疾患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囊性纤维化、哮喘。
(8)妇产科疾病包括痛经、绝经后骨质疏松、早产、低体重儿等。
(9)大脑发育包括胎儿、婴幼儿大脑的正常发育,早产儿的大脑发育不全(如视觉、学习能力低下)。
(10)眼科疾患包括视网膜退化性病、青光眼、白内障。
(11)其他包括*血症、偏头痛、老年性骨质疏松、皮肤病患(如皮炎等)。
Q:深海鱼油真的是液体*金吗?我们常常会听到深海鱼油是液体*金的说法。其实,这不准确。真正应该被称为液体*金的不是深海鱼油本身,而是其中所含的精华成分——Omega-3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其价值取决于鱼油中的Omega-3的含量及质量。倘若深海鱼油的质量(尤其是新鲜程度)过关,其中所含Omega-3的浓度越高,深海鱼油的*金价值就越高;否则就大打折扣了。
Q:如何快速估算深海鱼油中Omega-3的浓度?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迅速判断深海鱼油中的Omega-3的浓度:
①在产品包装上,找出1粒胶囊的重量和其中所含的EPA和DHA的重量;
②深海鱼油Omega-3的浓度=(EPA的含量+DHA的含量+其他Omega-3的含量)/1粒胶囊的重量×%。
注意:有的产品包装上所标示的EPA和DHA的含量为2粒胶囊的含量,需换算。
Q:如何鉴别高质量的深海鱼油?除认准厂家质量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迅速判断深海鱼油的质量:
(1)看看包装瓶是否具有较好的遮光性、抗氧化性,其中,用透明瓶包装者为劣;胶囊外观清澈透明、颜色微*者为优;外观混浊或*棕色者为劣;
(2)闻刺穿胶囊后,闻觉芳香、略带鱼腥味者为优;有强烈的鱼腥味或难闻臭味者为劣;
(3)测切开胶囊,挤压一滴于纸上(比较厚而吸水性强的纸为宜)或清水上,似水一样迅速在纸面上扩散,或在水面上呈微滴或扁平的薄膜状者为优;扩散性很差,在水面上呈球滴状、隆起较高者为劣。
Q:为什么说高质量的深海鱼油是一种功效确切又安全的保健食品?高质量的深海鱼油/Omega-3脂肪酸胶囊是一种在功效和安全方面具有系统科学依据的保健食品。
首先,对Omega-3的科学研究非常充分,这点可以从网上查阅得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Omega-3相关的论文已达22,余篇,关于它的基础研究已拓展到细胞学、分子学、遗传学等各个领域;应用研究方面已从公众营养和临床营养深入到临床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水平。研究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肾病、类风湿、抑郁症、痴呆以及多种炎症等约50多种疾病。且有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脏病协会、国际脂肪酸和脂类研究学会、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家*府和专业机构对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的功效做出了证明。
其次,Omega-3脂肪酸胶囊保健品的安全性在大量临床试验中也得到证实。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也确认,每天服用量不超过3克,是绝对安全的。而试验证明,即使长期(长达7年)及大剂量(高达10多克/日)服用Omega-3不饱和脂肪酸,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Q:身上哪里胖最危险?很多人都知道,肥胖是由于脂肪过多;但是,你知道哪里的脂肪最危险吗?从解剖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脂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在皮下,被称为皮下脂肪,平时常见的肥胖者通常是由于皮下脂肪比较多形成的;另一类分布在器官周围,例如心脏、肝脏和肾脏等的脂肪组织,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正常人体内也有这些脂肪,只是含量的多少不同而已。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很多男士都有大肚腩。其实,这根本不是富贵的象征,而是一种有着非常危险征兆的体格。
你知道哪里赘肉多最危险吗?答案就是腹部,也就是覆盖在肠子上面的脂肪给身体带来的危险隐患最大。以前,大家认为这部分脂肪只是在储存能量,身上脂肪过多了就会跑到腹部储存起来,所以身上的脂肪越多,肚子也就越大。其实,这部分脂肪并不是在单纯地储存能量,哈佛脂类营养研究中心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部分脂肪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腹部脂肪增多后,会影响脂肪的代谢、激素(例如胰岛素)的分泌、血液的黏稠度以及胃口的调节等。这也是为什么科学研究发现腹部脂类的增多与高脂血症、糖尿病、胰岛素耐受性甚至癌症以及更年期妇女的问题等都有关联的原因。
其次,腹部脂肪中的Omega-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会促进全身的炎症反应。而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炎症状况严重的话,患其他疾病的风险也会提高。可见,腹部脂肪的体积对炎症比较敏感。
8.如何测量腹部的脂肪?
既然知道了腹部的脂肪是我们身上最危险的脂肪,那么,如何知道它是不是超标了呢?现在就教给你三种非常容易操作的方法,来测测你的腰腹是否有多余的脂肪。
(1)体重指数(BMI)
第一个指标是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方法。它的具体算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可得出BMI。
BMI体质指数公式:体重(Kg)/身高(m)(2)BMI指数参考表
BMI分类中国参考标准相关疾病发病的危险性体重过低BMI18.5低(但其它疾病危险性增加)正常范围18.5≤BMI24平均水平超重BMI≥24增加肥胖前期24≤BMI28增加I度肥胖
28≤BMI30中度增加II度肥胖
30≤BMI40严重增加III度肥胖
BMI≥40.0非常严重增加说明:BMI(体质)指数适合所有由18至65岁的所有人士使用,不分男女。儿童、发育中的青少年、孕妇、乳母、老人及肌肉发达者除外。
但是,前面也说了腹部的脂肪的超标比身体其他部位长肉更为重要,所以我们
不过大家不要灰心,这些油脂有个优点:它非常容易受饮食和运动的影响。只要从这两方面进行调节,就能够影响到皮下脂肪,继而影响到腹部。所以它既容易长起来,也容易消下去,这也是腹部脂肪的一个特点。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感谢你的分享!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