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演员于8月18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1岁。
突然去世的消息,令无数圈内好友和影迷痛心……好好的一个人,走得太突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呵护好心脑血管!
有一组数据值得警醒: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2.9亿。在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01中年人更要警惕心梗每年都有因为气温骤降而导致的急性心脏事件和脑血管意外死亡的病人,尤其是中年男性。
男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通常应酬较多,摄入胆固醇高,加上吸烟、喝酒、压力大等原因,往往已经埋下动脉粥状硬化的隐患而不自知。气温骤降,人体会出现荷尔蒙增加、肾上腺素加速分泌等应激反应。血管收缩,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破裂,诱发血栓,从而引发心梗,脑梗。
中青年人突发心梗后最为不堪一击,心梗往往是大面积,极其严重,致命的概率很高。发病高峰有一定的滞后性,降温后几天心梗、脑梗病人会更多。
02猝死前有五个征兆疼痛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潜在病因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
憋气、口唇发紫、血氧下降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重度的血压升高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胸痛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03如何预防心梗?戒烟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
控体重、控三高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调饮食:“病从口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就能够使心血管更健康。
调心理: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调节奏: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特别提醒:如果出现心绞痛、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不能不要命的加班加点”,此外还要定期体检,尤其是家里有遗传性疾病的,“家里有猝死病人的,更加需要注意。
本文部分信息整理人民网、百度。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关资质的医疗人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